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浙江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浙江省黄酒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30 13:13:39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我省是黄酒产业和文化强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黄酒经典产业发展。“十二五”以来,我省立足实际,推动黄酒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黄酒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省绍兴黄酒约有2500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史料《左氏春秋》和《吕氏春秋》对绍兴黄酒均有所记载,同时与绍兴黄酒有关的文化典故也十分丰富。绍兴黄酒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酿造技术,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我省黄酒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较高,2015年全省规上黄酒企业黄酒总产量64.7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利润5.4亿元、税收4.1亿元,占全国黄酒行业的比重分别为53.9%、28.8%、28.6%、37.6%,产业规模、产品附加值与国内其他主要产区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我省黄酒出口额约占全国黄酒总出口额80%以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产业分布较为集中。我省黄酒产业形成了以绍兴地区为主的发展格局,据调查,2015年绍兴地区规模以上黄酒产量约为37.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黄酒的58.4%、72.9%。宁波、湖州、嘉兴、金华、台州等地区也有黄酒企业分布。
       ——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突出。2015年我省两家黄酒龙头企业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1、2位;已有上市公司3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只,中华老字号7只;拥有全国酒类行业唯一的区域性驰名商标——“绍兴黄酒”。
       ——创新基础条件较好。我省已拥有国家级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黄酒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龙头企业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黄酒酿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生麦曲自动化生产系统、自动化压滤系统等,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均设有酿造专业,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专门的黄酒学院。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黄酒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一是产品创新不足,特别是针对商务人士和年轻人消费的黄酒新产品开发不足。二是市场拓展不广,中西部、北方黄酒消费市场尚未打开,消费区域局限性较大。三是产业发展不快,与其他酒种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相比发展较慢,与其他周边省市相比,我省黄酒产业在全国的龙头领先优势正逐步减小。四是黄酒人才青黄不接,特别是高级酿酒师、品酒师、管理和营销年轻人才较为缺乏。五是产业融合不够,缺乏有影响力的黄酒工业旅游示范项目。
       (二)面临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黄酒产业发展将持续深度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崛起、个性时尚消费兴起、食品安全升级为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崛起催生黄酒产业模式创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与黄酒产业融合发展,为黄酒产业挖掘市场、智慧购物、精准营销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将助推黄酒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高黄酒企业生产效率。
       个性时尚消费兴起助推黄酒产业多元化发展。随着黄酒消费向多样化、差别化、时尚化发展,传统黄酒将逐渐由饮用型向多功用、中高度向低中高并存、简约型向时尚型转变,为黄酒产业提升附加值创造了有利时机,也对黄酒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食品安全升级对黄酒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及未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黄酒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较长,在管控黄酒产业链的原料、水源、生产过程等方面对黄酒产业标准化、安全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发展黄酒产业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把握黄酒多样化消费趋势和“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黄酒产业供给侧改革,以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主线,按照“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扬文化、重安全”的思路,着力推进黄酒产业技术创新、名企名品名师培育、消费市场拓展、传统技艺文化传承和食品安全保障,全面推动黄酒产业持续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发展成为全国黄酒产业传承发展的引领区。
       (二)发展原则
       ——坚持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在加强对黄酒传统文化、技艺、工艺等历史遗产的挖掘、传承与保护,进一步夯实黄酒产业文化根基的同时,顺应“互联网+”、资源配置市场化发展趋势,加强黄酒产业工艺技艺及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黄酒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坚持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深入挖掘、提炼黄酒产业传统文化精髓,将古老悠久的黄酒文化融入黄酒生产、营销,加强黄酒产业与文化的整体宣传,推进黄酒“文化+产业”有机协调发展。
       ——坚持新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相结合。顺应黄酒多元化消费趋势,以满足黄酒新兴消费需求和各地黄酒消费习惯为导向,加快开发黄酒新产品,拓展黄酒国内中西部、北方地区消费市场以及国外消费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坚持做精做强与绿色安全相结合。鼓励黄酒企业在做精做大、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加强对黄酒酿制原料的监测、生产过程的管控、生产废料的综合利用,确保黄酒食品安全与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黄酒产业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力争到2020年,全省黄酒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全国黄酒行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黄酒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培育5家左右全国知名的黄酒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黄酒新产品,黄酒消费区域和消费群体得到进一步拓展;加快创建绍兴黄酒小镇,建成若干个黄酒文化产业园,一批黄酒酿造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老字号企业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创新发展
       ——建设黄酒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鼓励有条件的黄酒龙头企业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加强对黄酒原料、酿造工艺、发酵机理、保健因子、食品安全等基础性研究,以及黄酒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和开发,突破一批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
       ——推进黄酒生产智能化。。鼓励黄酒骨干企业运用“传统工艺、现代装备、智能控制”的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提升黄酒酿造技术,提高黄酒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着力实施一批黄酒智能化相关的省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推进黄酒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变。
       ——加强黄酒产品创新。推进黄酒产品多样化、时尚化发展,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加大新风格、新口味和功能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开发一批面向不同年龄段消费群、高端消费群等细分市场的黄酒新产品,加大黄酒旅游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注重包装设计创新,加强传统图形、文字和色彩与新科技、新材料在黄酒包装上的融合应用,提升黄酒的文化感、艺术感和时尚感,激发黄酒消费需求。组织举办黄酒新品推介活动,每年发布一批口感、包装等有较大创新的黄酒新产品并予以广泛推介。
       (二)培育黄酒名企名品名师
       ——培育黄酒龙头企业。鼓励黄酒企业围绕完善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建立完善生产、研发、资源和服务体系等开展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优势互补,成为引领全国黄酒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批符合“三名”工程和“浙江制造”先进标准的黄酒重点企业,促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
       ——培育黄酒知名品牌。大力实施文化创新、品牌创新、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工程。以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作为打造黄酒知名品牌的关键,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质量监管,走以质为先的创牌之路。加快培育一批黄酒产业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加强对黄酒老字号企业保护,用好“绍兴黄酒”证明商标品牌,坚决打击冒牌、抄袭模仿他人商标等违法行为。
       ——培养黄酒专业人才。建立健全黄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建设黄酒相关专业,加快培育一批适应我省黄酒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鼓励黄酒企业与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开展黄酒相关专业人才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合作。鼓励黄酒企业到高等院校设立黄酒相关专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金。加强黄酒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黄酒产业传承发展需要的酿酒师和品酒师。重视黄酒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通过师带徒、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黄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三)开拓黄酒市场
       ——拓展黄酒消费市场。积极利用全国重要媒体平台和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浙江黄酒持续性整体广告宣传活动。开拓黄酒国内消费区域,加强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开展黄酒百场展销和品鉴、饮用文化推介活动,实施“百城千店”拓展计划,在全面巩固江、浙、沪等黄酒传统消费区域的基础上,加快向中西部、北方等新消费区域拓展。加大黄酒外贸出口,做大日本市场,做强东南亚市场,培育欧美市场,提升黄酒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加强市场营销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加快面向互联网的战略转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营销、众筹营销、电子商务、网上个性化定制等新兴营销模式。鼓励黄酒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推荐一批符合标准的黄酒企业和产品入驻阿里巴巴“特色中国”平台。鼓励企业开发黄酒营销的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推进黄酒数据化营销,加强黄酒电商平台大数据的整合利用,提升黄酒精准营销能力。
       (四)加强黄酒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
       ——保护黄酒传统技艺。加强黄酒传统酿造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重视挖掘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方法打造经典黄酒,保留保存一批传统黄酒生产基地。加强对传统黄酒酿制技艺文化的整理挖掘,建立黄酒酿制技艺文化信息库,通过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推进黄酒酿制技艺、历史文化、传承人等信息的记录和保存。
       ——弘扬黄酒文化。。鼓励开展黄酒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发挥民间、企业、社会的力量,着手对黄酒文化、品牌、酒俗、酒趣、酒典、酒故事的研究、挖掘与拓展,利用传统与现代宣传手段方法,展示和宣扬优秀经典的黄酒文化,促进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举办黄酒文化节,创新活动模式,开展集文化弘扬、产品展示、购物营销等为一体的大型活动。
       (五)注重黄酒质量安全
       ——加强黄酒水源保护和原辅料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黄酒水源的保护,尤其是绍兴鉴湖水域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源,确保酿制黄酒水质安全。鼓励企业到省外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种粮基地,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培育优质黄酒原辅料生产种植基地,逐步实现原料基地化。
       ——推进黄酒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黄酒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和黄酒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积极落实黄酒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从原料到销售的全方位诚信体系,推进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鼓励黄酒龙头企业健全企业内控、检测系统,进一步加强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监(检)测,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黄酒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质量安全。
       (六)规划建设一批黄酒产业重点项目
       ——推进黄酒特色小镇和黄酒文化产业园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原则,加快推进绍兴黄酒小镇建设,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为一体的黄酒文化小镇。按照特色小镇建设理念,规划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集产品展示、工业旅游、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黄酒文化产业园。
       ——推进实施一批黄酒产业升级项目。围绕黄酒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一批黄酒产业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管理、营销网络建设、电子商务、黄酒研究院(实验室)等项目,加快提升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实施一批黄酒文化旅游项目。围绕黄酒产业传承保护,重点实施一批黄酒产业文化交流、工业旅游、遗址保护、文化宣传、黄酒节、技艺传承、黄酒养生等项目,着力提升我省黄酒产业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由省经信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省金融办、省国税局以及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参加的省黄酒产业传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合力推进我省黄酒产业传承发展。建立全省黄酒传承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做好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工作。
       (二)加大金融财税扶持
       省工业和信息化(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商务促进、重大科技、教育发展、文化产业等专项资金要加大对黄酒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创新、品牌培育、市场拓展、文化弘扬等。充分发挥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黄酒产业的创业创新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黄酒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黄酒企业从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符合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黄酒产业规模较大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结合实际支持本地黄酒产业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省、市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加快推进黄酒国有企业改革,充分激发黄酒企业发展活力。各地在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中,对具有“中华老字号”等省级以上品牌或商标(商号)的黄酒企业,可予以适当放宽考核要求。

上一篇: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