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倒逼机制
(一)加强环保执法。加强对“僵尸企业”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和抽查比例,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关闭。
(二)加强安全执法。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信息,对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僵尸企业”,依法予以关闭。
(三)加强信贷管理。各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要有效管控“僵尸企业”授信、用信。
(四)加强企业综合评价。依法公正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为最后一档的企业,停止各类财政补贴,并依法依规加大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实施和整治淘汰力度。
二、减轻税费负担
(五)允许担保代偿损失税前扣除。担保企业为“僵尸企业”代偿款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
(六)规范司法拍卖交易双方纳税义务。买受人缴纳契税和印花税,出卖人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并在拍卖款中预留或扣除出卖人需要承担的相关税费。
(七)完善不动产过户手续。对在司法处置不动产过程中,债务人无法联系或拒不配合,导致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在司法拍卖成交后,由法院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发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7号)有关规定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处置破产财产的,税务部门不预征企业所得税。
三、加大财政支持
(八)设立应急转贷资金。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降低企业转贷成本和风险。
(九)保障司法工作经费。各级司法机关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发生的合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应给予保障。
四、实施分类处置
(十)鼓励兼并重组。对产品有市场,但经营不善的企业,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或担保企业,实施企业兼并重组。
(十一)引导重整和解。对生产经营良好但受担保牵累的企业,引导其主动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或和解,提高债务清偿率,切断担保链风险。
(十二)依法破产清算。对无法重新恢复生产的“僵尸企业”,依法破产清算,推进资源要素重新流动、焕发生机。
(十三)妥善安置职工。根据“僵尸企业”不同处置方式,依法分类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将“僵尸企业”退出需安置人员依法依规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
(十四)降低资产处置难度。对符合相关要求、具备独立分宗条件的“僵尸企业”工业用地,经“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协调机构审核,报当地政府备案后,允许分割转让。项目实际投资未达出让合同约定开发投资总额25%的土地,区别不同情形通过政府收储或法院拍卖方式处置,拍卖后待开发投资总额达到法定要求时,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
五、支持法院提高审判效率
(十五)完善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及执破衔接机制。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7〕2号),规范执破衔接工作模式和流程,促成案件通过破产程序,强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腾笼换鸟”。企业登记主管部门根据法院出具的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等相关破产法律文书,对破产企业予以注销。
(十六)简化破产案件审理模式。支持法院缩短“僵尸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期限,一般案件在六个月内审结,简单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对于无任何财产或仅有少量财产且符合条件的破产案件,一般在裁定受理后两个月内审结。债务承担意愿好、讲诚信的担保企业,因涉诉厂房被查封、账户被冻结,如因转贷需要,经法院和银行同意,允许临时启封。
(十七)探索预重整机制。探索在诉调对接工作框架内开展预重整工作,对担保链复杂、社会影响大、符合实施破产重整的企业,可由有关地方政府召集相关债权人和破产案件管理人,对企业破产重整、和解方案进行预审和完善,缩短法院审理期限。
(十八)依法依规办理不动产过户。对破产财产中的不动产处置后需要办理过户手续的,凭经债权人会议通过的或法院裁定的破产财产中不动产变价方案等资料,由破产案件管理人与受让人共同提出申请,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不动产过户。
(十九)加强破产案件管理人队伍建设。推动成立破产案件管理人协会,探索在破产案件较多的法院成立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办公室,推动具有综合履职能力的中介机构编入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
六、合力整治逃废债
(二十)彻查资金流向。由人民银行协调金融机构,依法配合法院、公安机关对“僵尸企业”有关资金流向进行调查,追回赃款和已被转移资产,堵查漏洞,保护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二十一)建立惩戒制度。加强失信人名单库建设,根据法院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名单,把失信情节严重或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失信人名单库,适时在媒体上公布。
(二十二)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对明确涉嫌逃废债的企业予以重点打击,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骗取贷款、票据承兑和挪用资金的犯罪行为,及时公开判决,震慑不法分子。
七、完善工作机制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由省经信委牵头负责。各设区市、县(市、区)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经信、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税务、人民银行、银监、金融办等部门参加,与法院的联动机制。“僵尸企业”处置任务繁重的设区市、县(市、区)要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限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十四)明确责任分工。省级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实施支持“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指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府院联动机制成员单位要在职责分工范围内结合实际采取管用的措施,并做好经验推广等工作。
(二十五)加强考核督查。将“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纳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没有完成年度处置工作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
(二十六)强化信息共享。“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牵头部门要将列入处置工作计划和法院受理企业破产申请的“僵尸企业”名单,通报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牵头部门要会同各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建立“僵尸企业”档案数据库。
本意见自2017年12月 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