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常山县民间资本投资在全县固定投产的地位日益上升,截止5月底,全县民间资本投资总额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69.62%。但受近年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投资渠道不多、投资信心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外贸出口总额5209万美元,同比下降35.7%,全县11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653万元,同比下降49.5%,亏损企业44家,亏损面为38.9%,位于全市首位。亏损企业亏损额8654万元,同比增长130.2%,;实现利润2757万元,同比下降77.2%。7大主导产业中,民间资本投资较为集中的水泥制造业、轴承制造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2%、17.6%。
一、下降的原因分析
1.企业抗打击能力差。常山县大部分的民间资本集中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存在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整个中小企业及整个民营经济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以小型的基础服务、基础原材料加工等低端产业为主,核心竞争力不高,极易受市场环境的冲击。以轴承行业为例,常山县去年年底共有轴承企业1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20余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受市场冲击影响,截止5月底,常山县正常生产的轴承企业仅剩余70余家,总产值下降4.4%,利润总额仅为503万,同比下降17.6%。
2.土地要素供给短缺。大项目对县域经济推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土地征收成本上升、建设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土地指标空间、土地流转等土地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一批民间资本投资的大项目出现“钱等地”的尴尬局面。总投资10亿元的晟源光伏太阳能项目一期流转土地1400余亩,截止目前为止剩余1100余亩土地尚未流转;无法形成有效投资。总投资9.5亿元的赛得健康产业园二期公寓45亩土地指标受全县国土规划调整的影响未能到位,导致土地不能及时挂牌,项目无法动工。
3.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常山县民间资本呈现散、小等特点,资金实力有限,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投资的部分企业产品销售受阻,资金回笼较慢,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减少,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影响新项目的开工落地。汇冰制冷项目为2014年“浙商回归”项目,原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新厂房扩大生产,受产品销售不佳影响,改为投资1000万租用旧厂房生产;同时,银行贷款渠道不通畅、民间借贷风险高,融资难度上升。据调查,仅常山县今年2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就存在融资缺口5亿元,全县其他各类小型项目资金缺口更大。
3.投资热点培育不足。集中表现在招商项目一般性项目较多,项目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少,且项目成熟的较少,对民间资本吸引力不高。去年已经决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共184个,今年投资建设的项目仅有41个,还有143个项目没有转化;同时新的融资模式尚未健全,民间资本投资顾虑较大。目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加大,采用PPP等新投融资方式,但目前还未建立统一的审批、运作方式,投资方对项目后期收益保障、政府行政干预运行等风险存在较大顾虑。以常山县投资4400万的天马污水处理二期项目为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4万吨,但受当时对PPP新模式认知所限,在谈判时并未对超出部分收益、定价做出规定,投资方对此顾虑较大。
5.投资初期成本较大。一是前期审批成本大。浙江省虽然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有企业反映,对于投资较小的企业来说,前期审批成本仍然让投资者不堪重负。以制冰行业为例,总投资1000万元的汇冰制冷项目,仅办理冰柜生产审批许可证就需100多万,加上需要委托中介机构做初步设计文本、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前期审批文本,成本超过150万元;二是用工普遍较难。小微民资企业用工难主要存在人员流动频繁和用工成本上涨较快两方面问题。在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及用工结构性紧张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我省规定企业用工养老保险缴交率必须超过企业用工总数的80%,这对广大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
二、建议
1.破除土地瓶颈制约。一是科学确立标准,妥善安置补偿。针对土地征收中同村不同价、部分事项补偿标准低、安置政策滞后等问题,要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物价、房价的波动,及时调整安置补偿标准,尤其要解决相同地区、同类地块项目补偿标准不统一问题,如常山县紫港街道外港村、富足山村等地,由于处于城乡过渡区,同村补偿政策不尽相同;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动员主动实施征迁。征迁机构、征迁工作人员强化政策宣传,说明实施征迁项目对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征迁优惠政策的宣传,力推征迁对象主动搬迁。如青石镇石博览园项目征迁工程中,青石镇政府针对沿国道18幢房屋征迁难题,上门主动说明项目建设对附近居民增收的重要性,并对提前完成征迁的居民给予物质奖励,按时保质完成征迁任务;三是坚决依法依归,强化政策执行力度。针对部分征地面积广的大项目,选派熟悉当地民情的精干力量组成征迁小组,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同时对征收上来的土地要及时签订协议并组织青苗,防止出现征地反复的现象。如在九景衢铁路常山段工程中,招贤镇2幢房屋因原衢常铁路征迁完未及时拆迁导致政策纠纷,沿线土地出现复耕复种现象。
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是本地小微企业要“抱团取暖”。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模式雷同企业做好兼并重组文章,加大税收补贴、政府指导服务、挂牌上市力度,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发展,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掌控产品定价话语权。以常山县为例,可在轴承、纺织等传统产业上引进民资,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同时推动部分企业挂牌“新三板”,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二是对外招商要“引进鲨鱼”。针对县域产业发展状况,对产业发展短板和产业链延伸等领域,引进行业巨头,对常山县小微企业进行兼并融合,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对民间资本投资具有引领作用。
3.加快简政放权步伐。一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简化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等措施。今年国家部委带头减少如“雷评”等一些审批事项,各地方相关单位也应及时跟进,做好相关的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缩短审批时限、减少企业成本;二是加强项目审批服务。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水平和办事效率。对于部分项目投资较急、要素审批较多的重大项目,审批部门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上门主动服务,查漏补缺,完善项目前期要件,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4.完善项目投资机制。一是构建统一的投资信息发布机制。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要构建统一的招商项目库,各地根据自身规划、发展需要,通过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产业政策、优惠措施、投资项目信息等。如在推介PPP项目过程中,可积极利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布项目投融资体制、收益预期等信息,方便广大民间投资者对投资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分析,提升投资意愿;二是完善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机制。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在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关领域。政府在财政税收、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5.创新投融资体系。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从政策法规、操作流程、人员培养等一套完整的公私合作的投融资体制法规,各地方结合实际建立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而积极推广PPP等公私合作模式,采用政府授权经营、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等方式,引导发掘民间资本投资,壮大投资主体。二是积极利用中小企业债券等载体,积少成多,加大散小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民资投入的体量水平,为增加项目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如可以利用当前常山县设立的3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引导民资投入电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做好项目管理,发展壮大产业基金,保证项目引导资本的后续发力。三是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建立由政府主导,人行、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的长期银企合作机制,加强项目融资协调。上级部门加强银企对接力度,加强对接成果的执行力,为部分效益较好、前景远大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地方政府根据要求适时开展相关工作,促成民资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