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温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四个翻番”目标的攻坚时期,也是温州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科学有序地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温州坚持趋势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最大程度地汇聚各方智慧,目前规划纲要已基本形成,各部门也均已开展实质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时序进度合理,将于明年2月中下旬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批准。
一、坚持趋势导向,深入研究温州发展方向
趋势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战略,温州将深入研究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大背景、大方向,作为编制规划的前提,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一)跳出温州看温州,努力找准发展方向。在开放发展进入新层次的背景下,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公开选聘浙江大学、全国经济地理学会等5家单位,开展“十三五”前期课题研究;多次赴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省发改委开展规划对接工作,尽可能把准国家、省“十三五”规划脉搏;赴青岛、深圳、武汉、重庆等标杆城市调研取经,吸收先进理念。
(二)跳出四区画蓝图,努力找准实施路径。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不再局限于市属四个区做文章,按照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的要求,在联动推进大都市建设、统一布局生产力、统筹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条线合作,广泛征求部门及县(市、区)意见,强化11个县(市、区)参与温州大都市发展的协调性与主体功能差异性,促进统筹布局、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二、坚持需求导向,深入把握转型发展需要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针对温州转型发展的要点卡点,梳理出八个关键点,作为深化研究的重点难点,把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八八”战略融入到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去。
(一)在大都市建设方面,研究好“拆”字文章。温州“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十三五”时期大都市建设需要突出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这是解决温州“半城市化”问题无法回避的治本之策。未来5年温州拟重点实施市区70个城中村的整村改造,通过城中村改造拆出温州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带动塘河“水岸同治”,并以此拉动投资、改善民生、优化环境,进而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二)在发展平台推进方面,研究好“聚”字文章。温州发展平台低、小、散,“十三五”发展平台建设需要做好“聚”字文章,将有限的资源、要素、人才、政策往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沿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浙南科技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等几个发展大平台集聚,同步理顺体制,实施发展平台“去主体化”工作。
(三)在发展动力转型方面,研究好“创”字文章。强化创新驱动是温州“十三五”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创新硬件方面,浙南科技城、特色小镇、创客空间、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搭建是工作重点;软件方面,应把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做好科技与金融创新结合的文章。
(四)在城市地位提升方面,研究好“通”字文章。破解温州城市发展“被边缘化”困境,强化“互联互通”是关键,“十三五”尤其要优先发展对外交通,一方面争取国家、省对我市交通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做好杭温高铁、温武铁路等几条通道的线位论证及交通枢纽的布局工作。
(五)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研究好“融”字文章。温州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但要防止陷入低端锁定,“十三五”要研究好产业发展融合问题。制造业要把握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对接;强化政府管理服务的融入,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大企业。
(六)在对外开放方面,研究好“引”字文章。“十三五”温州要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利用温商网络优势,促进域外人才、资本、科技、贸易、项目回归。重视扩大口岸开放,搭建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进口商品基地等开放平台。
(七)在公共服务方面,研究好“优”字文章。“十二五”该市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该市将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业优质化,以优质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推进城市转型,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八)在内生动力转型方面,研究好“改”字文章。“十三五”温州应将“改革开放排头兵”作为工作标准,推进政府自身改革、金融综合改革、“民”字系列改革等,为我市转型赶超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破解规划编制短板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聚焦“三个不够”的问题,全力补好工作短板,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一)针对专项规划衔接不够问题,强化双向对接。在纵向衔接方面,这轮五年规划,从国家、省,再到条上各部门,对规划编制的保密要求甚高,各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对条上“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了解不够,例如涉及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如何确定,上级环保部门尚无明确态度。还有上位规划吸纳不够,如该市“十三五”谋划在加密高速公路方面,要打通北、中、南三条东西走向的高速连接通道,但省交通厅对相关项目纳入省交通“十三五”规划尚未有明确态度,而对外交通的完善,正是温州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同时,横向衔接也不够,由于各部门专项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各专项规划之间也缺乏足够衔接。对此,该市同步强化“向上争取对接”和横向衔接工作。一是强化与国家、省规划《建议》及《纲要》的衔接,争取上位规划能更多体现温州元素。二是强化与县(市、区)及部门联动,重点做好与市四个区的规划对接工作,做到市、区两级规划一体化,一张蓝图干到底。三是强化《纲要》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对接,利用好“十三五”规划QQ群,联络员会议等工作平台机制,指导部门间开展信息共享和规划衔接工作。四是探索多规合一工作,在《规划纲要》中强化发展举措的载体化、空间化,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指导瓯海区、洞头区等地在小范围内探索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二)针对产业项目谋划不够问题,强化开门问计。 目前,该市正积极开展温州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但从梳理汇总情况看,全市各部门对于“十三五”重大项目前瞻性的谋划和考虑不够,还需要部门形成合力深入研究,尤其是产业类大项目缺乏,已成明显短板,难以支撑投资在“十三五”期间的关键作用。对此,该市创新“开门编规划”工作方法,通过温州市发改委网站、“中国温州”、“温州发布”公众微信号等公开渠道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还在专家、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个层面开展讨论,凝聚各方对“十三五”发展的共识,及时吸纳各方智慧。特别是召开多个类别的企业家座谈会,对接市场真实需求,从中发现储备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大产业项目。
(三)针对基础数据研究不够,强化测算研究。目前,该市针对“十三五”发展的人口、土地、资金等基础数据研究和测算还显薄弱。例如,人口数据是科学编制教育、卫生、民政、体育等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等因素,未来五年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需要重新研究。目前,该市发改部门正会同卫计委、公安、统计等部门,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深入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