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推进情况和成效
1.加强统筹,明确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确保取得成效。宁波从去年下半年起,组织市级多个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在听取汇报、企业座谈的基础上,对2015年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作进行了研判,提出了产业集聚区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在年初召开的全市重点开发区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两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签订了《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三年行动2015年度目标责任书》。1-9月,两个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工业总产值830.2亿元,同比增长66.8%;实现财政总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32%。
2.加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为积极响应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宁波从去年起,率先启动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区内的10 平方公里的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家批准。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提升,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依托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波产城融合示范区方案》已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实现口岸贸易便利化,已按照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要求,认真布局跨境贸易“互联网+”,积极拓展国际贸易新平台,目前,引进的若水国际、金储物联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已入驻运营。
3.加强谋划,理清发展思路。宁波两大产业集聚区不仅是省级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也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平台之一。为此,宁波围绕“打造宁波港口经济圈”战略,竭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深化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市产业升级。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已委托上海浦东发展研究院编制“十三五”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大纲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已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十三五”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同时,宁波还提出了在梅山建设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总体设想,并将其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7月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意见》,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海洋生态科技城的成立是继全市新材料科技城之后,又一个重大产业创新功能性平台。为加强该区块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宁波又确定将宁波大学的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搬迁至梅山,建设宁波大学梅山科教园,市级科研平台宁波海洋研究院也正式挂牌落户梅山。
4.加强指导,推进项目提速。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力推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市里的中心工作。市主要领导亲临一线调研指导,对产业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办公。市发改、规划、财政、国土、海洋、编委等部门通力协作,重点从项目审批、产业规划布局、土地供给、海域使用、编制调整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以来,已为两个产业集聚区开工项目供给土地5800亩、围垦造地调整建设用地5100亩、指导审批项目39批次,市级财政继续对集聚区企业所得税实施减免政策,并一次性下达了108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1-9月份,集聚区15个工业建设项目单体完成投资均超亿元,其中上海大众基地扩建项目完成投资85.7亿元,总投资56亿元的康龙化成生命科技产业园项目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新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康达医疗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万年基业生态游艇港示范区建成开放。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十三五”时期,产业集聚区大平台建设面临新常态。宁波将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更进一步,更快一点,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对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促进全市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继续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国家战略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大势所趋。宁波将顺势而为,积极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宁波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其中,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梅山保税港区二期封关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前期工作较为扎实,但在重要战略定位、重点工作、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点政策举措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宁波将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大胆创新,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和宁波“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优势,转化为下阶段全市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2.抓好“十三五”发展思路谋划工作。抓紧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力争宁波省级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谋划形成一批区内重点产业、重点区块、重点项目、重大政策,为今后五年全市省级产业集聚区提供支撑。主要是加强与港口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区政策复制、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政策覆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等重大事项密切衔接,最大程度体现我市在发展大势中的作为。同时还将立足自身特色,深入研究区内产城发展问题,如多式联运、跨境货币结算、贸易便利化、岛屿开发保护等,逐一扫除制约全市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种障碍,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3.加快建设产业重大平台。突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大产业大项目的优势,不断充实和完善“2+3+1”主导产业体系,主攻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加速推进上海大众基地扩建、康龙化成等项目进度;加快打造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千亿级的“国际贸易和财富岛”,不断充实和完善“一主两特”产业体系,以进口贸易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高端生产资料进口业务,大力发展类金融产业,力求在保险基金、外资基金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依托港口优势,探索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挥远洋运输规模效应,提升口岸物流增值服务水平。加速启动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海洋高端产业及创新高地,吸引培育创新型海洋产业集群,探索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争取将科技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海洋创新发展大平台,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创业创新创造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产出最密集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4.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科教人才要素方面,下步主要是加快推进宁波海洋研究院筹建工作,推进建设进度,严把建设质量,增强主人翁意识,力争研究院早日建成投用。金融要素方面,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各类授信及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渠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方式满足产业的融资需求;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利用现有的沟通交流平台进行对接。信息技术支撑方面,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领先发展的背景下,积极争取政策进一步突破,谋划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验区;深化通关无纸化改革,加强电子口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