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二产企稳向好,一产和三产平稳发展。①从工业看:生产增速逐月提高,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67.5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分别比1-8月、1-7月、1-6月提高0.1、0.5和0.7个百分点。效益增幅提高,1-8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170.2亿元,增幅由1-2月的-16.3%提高到-4.2%(全省为-8.6%),居全省第6位;实现利润104.8亿元,增幅由1-2月的-30.2%提高到-9.5%(全省为-16.1%),居全省第5位。工业用电有所回升,1-9月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2.1%,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4、0.5个百分点,略低于1-8月的2.2%。②从服务业看: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72.9亿元,同比增长10.7%。财政收入企稳回升,1-9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比1-8月提高1.3个百分点,比1-7月和1-6月均提高1.9个百分点。旅游业较快发展,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9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9%。金融业平稳运行,1-9月全市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6%,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2%,增速低于上半年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③从农业看: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市全年播种面积232.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两区建设加快,1-9月全市15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已落实建设资金1.52亿元,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的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新认定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二)内需拉动作用显现,外需逆势增长。投资方面:在“浙中崛起千亿投资系列工程”和“浙商回归金华千亿投资系列工程”推进下,有效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月,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781亿元,同比增长33.7%,分别高于上半年和全省0.5和1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市开发区增长47.7%、东阳市增长34.5%、浦江县增长34.5%、兰溪市增长33.6%、永康市增长32.7%、婺城区增长32.6%、磐安县增长32.3%、义乌市增长32.2%、武义县增长32.2%、金东区增长31%。1-9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7.9%,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93.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8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5.2%,高于全省2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工业投资增长23.1%,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8.7%;服务业投资增长46.5%。消费方面: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904亿元,同比增长14.6%,比1-6月回升0.1个百分点。外需方面:1-9月全市实现出口13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省1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增幅为今年以来最高,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台州。其中,义乌市出口41.9亿美元,同比增长59.1%。
(三)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科技创新力度加大。1-9月,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和33.1%,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4项。1-8月,全市规上工业科技经费活动支出增长27.2%,新产品产值率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二是节能减排取得进展。上半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3%,好于省定目标;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81%。三是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1-9月,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2亿元,增长32.5%;新开工项目102个,完成投入84.3亿元,增长33.7%;引进项目58个,协议投资额219.2亿元,增长38.5%。四是民营经济发展良好。1-9月,全市在册企业总数7.86万户,同比增长10.3%;私营企业6.87万户,内资企业7.5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0.5%和9.47%,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5.5%和14%。五是招商引资扎实推进。1-9月,全市累计引进内资项目623个,实际引进内资196.2亿元,同比增长53.2%;全市回归浙(婺)商项目202项,累计到位资金84亿元。六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等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成全省最快食品药品审批通道,法定最长四十个工作日办结的审批,我市最快五个工作日就办完。
(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物价涨幅保持稳定。一是民生支出继续加大。1-9月,全市地方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0.5%,高于平均支出增幅2.2个百分点;新增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82.5%。二是物价涨幅持续回落。1-9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涨幅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回落0.6和3.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7%。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54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圆满收官,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四是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2755元,增长12.4%,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23元,增长1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全年经济走势判断
(一)主要问题
尽管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平稳运行,但也要看到保持我市经济平稳回升的基础仍然不稳固,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风险。体现为“两个压力未减,一个仍然艰难,一个高度关注”:
两个压力未减:即外贸出口和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放缓,保持平稳回升压力未减。从出口看:受综合成本上升、出口比较优势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需萎缩。1-8月,全市出口增速分别比1-7月、1-6月、1-3月回落1.4、3.1和4.3个百分点;受义乌市场采购项下的短期特殊政策拉动,1-9月出口增速虽回升到18.6%,但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6.5个百分点。需要关注的是,“短单多、中长单少,小单多、大单少,订单执行不确定性多、确定性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并未改变;9月义乌小商品景气指数时隔5个月后回升到1009.1基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116.6点。从财政收入看:尽管1-8月和1-9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但同比增速回落较大。1-9月,全市和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6.4和24.3个百分点。受国内外经济放缓、企业利润下降、房地产持续调控等影响,出口和财政收入回落压力仍然较大。
一个仍然艰难: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微观经济仍然艰难。一是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不稳。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看,9月增长9.1%,分别比6月、7月、8月回落11.8、10和11.7个百分点。企业监测显示,与2季度比,3季度产品生产量保持增长的企业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一方面,综合成本持续高位。1-8月全市规上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8.6%,利息支出增长22.5%。监测显示,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达43.2%;对税费负担较重、订单不足的认同率分别为49.7%、48.9%;有62.4%的企业存在融资缺口。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亏损增加。1-8月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10.6亿元,同比增长80.7%;监测显示,本季产品销量维持增长的企业占比比上季下降5个百分点。受各方面影响,一批企业不敢转型、不敢创新。三是企业家信心提振难、企业投资更趋谨慎。企业监测显示,65.7%的企业在未来六个月内没有投资计划;19.2%的企业年初计划投资项目延迟,因行业发展形势不好而受阻的占65.5%。四是光伏企业发展压力加大。美欧反倾销调查加剧了光伏企业的发展压力,如1-8月全市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出口下降20.6%,其中浦江、武义、永康分别下降91.5%、77.3%和53.5%。
一个高度关注:即部分指标增速略低于预期,完成全年目标需高度关注。从今年以来全市主要指标完成看,虽然增速高于全省和省内其他多数地市,但部分指标增速低于年度目标,需要加倍努力,力争完成。一是GDP:1-9月全市GDP增长9.6%,低于年度预期目标(10%)0.4个百分点。二是消费: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低于年度预期目标(15%)0.4个百分点。三是减排指标: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2%和0.08%,氨氮排放量增长1.23%,削减率均低于省定目标(均下降2.5%)。主要原因是农业减排成效不明显,在建污水厂进展不快且个别污水处理厂因信访纠纷等被责令停产,水泥和火电脱硝工程建设晚,机动车管理措施未落实到位。四是地方财政收入:1-9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2%,仅高于年度预期目标(10%)0.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仍需不断努力。
(二)走势判断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市经济运行仍然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贸易壁垒增多,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国内看,“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项目审批进度加快,国内经济运行已出现积极变化,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风险。为稳增长,预计预调微调力度将加大、节奏将加快,预计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企稳甚至回升;全省经济有望保持“前低中稳后缓升”态势。从我市看,正面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建设三大历史性机遇,抓有效投资、抓政策扶持、抓招商引资等措施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回升动力将进一步积聚。
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经济仍将以“稳”为主,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前低中稳后缓升”态势。从完成预期目标看,初步预计全市投资、出口、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通过努力有可能完成;GDP、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难度很大。
三、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冲刺和决战阶段,越是经济困难时候,我们更要奋发有为、积极作为。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六个结合、三个更加注重”。“六个结合”,即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扩内需和稳外需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抓发展与强改革相结合,完成全年目标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促经济与惠民生相结合;“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更加注重抓投入、抓产业、抓招商、抓服务,更加注重稳出口、拓消费。对今年预计能完成的预期目标要完成的更好,对预计完成难度大的目标要力争完成。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目标,决胜四季度、力争完成年度目标。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目标,认真测算,分解落实,强化督查,克难攻坚,力争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出口方面:要扎实推进市区范围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稳定美欧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加强规避汇率风险辅导,积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提高企业出口核心竞争力。加快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企业“走出去”步伐。消费方面:要深化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加快启动建设金华中国名品中心和金华世界名品中心。支持首套购房消费,激发刚需购房。立足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倡导绿色消费,同时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地方财政收入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应收尽收和营造宽松税负环境的关系,强化税源培植,做好欠税清理等工作。加强支出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统筹管理。节能减排方面:要继续强化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强度“双控制”。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扩面、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和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抓好农业畜禽养殖、机动车污染减排综合行动等工作。
(二)坚定信心,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以实施两大“千亿工程”为契机,突出“快”和“准”,抢时间、抢进度、抢开工,“盯人、盯事、盯项目”,确保投资总量超千亿、增幅30%以上。一是狠抓项目前期。目前市、县两级前期办都已成立,下步要抓紧落实人员和经费,全力抓好各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要继续抢抓国家审批项目提速契机,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国批”和“省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齐备支撑性文件。二是狠抓在建项目。重点是加快市体育中心、万达广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兰溪堤防加固工程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以及全市255项重点技改项目落地建设。截至9月底,全市有20个省重点项目、39个市实施类重点项目未开工建设,因此,对列入计划未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强化综合协调、考核督查力度,促进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狠抓产业项目。当前要主动衔接省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政策,加快包装一批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深入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全力抓好一批合作项目的落实。四是狠抓发展平台建设。突出抓好金义都市新区、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市区五百滩、多湖、湖海塘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研究开发区(园区)提升发展新政策。五是狠抓投资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民生、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新36条”实施细则,积极扩大民间投资。
(三)持之以恒,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5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积极淘汰水泥、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完善资本、人才、政策等扶持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9大重点行业发展和7个省级、29个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商品市场提升发展、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抓稳“米袋子”、“菜篮子”,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四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科技金融结合,精心举办第13届金华工科会。
(四)优化服务,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和企业。重点做好“五抓”:一抓信心提振。各地各部门要振奋精神,切实增强解难题、迎挑战、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创业创新、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扶工政策等正面宣讲,提振企业和社会信心,引导企业回归实业。二抓政策兑现。对国家已明确的结构性减税、稳定外贸、节能家电补贴等政策,以及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要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强政策效应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三抓市场拓展。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义乌网上商城;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抢抓订单、抢抓客户;帮助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渠道控制力。四抓帮扶解困。结合“进千企、解难题”、“下园区、联项目”等活动,帮助企业缓解融资成本、生产成本压力;抓好减轻企业负担“阳关行动”和“五项治理”工作,落实清费减负,加快审批速度,防止收过头税。五抓要素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帮助优势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股权投资等,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行动,积极向省里争取预留土地指标。强化单位用地、用电、能耗、排放、贷款、税收等考核,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五)坚持和谐,千方百计做好民生保障。一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设;加强工资集体协商,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抓好农村“两富”局级指导员工作,积极促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努力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二是加强就业和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重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加快健全养老、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住房保障工作。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重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和价格调控,加强民生价格监测和收费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四是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大对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房地产、钢铁贸易企业、光伏企业等进行排查,妥善处置重大借贷纠纷,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谋划长远,扎实做好明年工作思路等重点工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健全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动态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打好基础。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重大战略,争取尽快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方案,大力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批准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并覆盖全市范围。同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城市与中心镇培育、金融创新发展、国内贸易综合改革、武义旅游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三是谋划好明年工作思路。总体预期,明年外部发展环境仍将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因此,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巩固我市赶超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深入基层调研和重点课题研究,结合“十二五”规划,理清明年工作思路,谋划好明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同时,结合明年工作思路,谋划好一批重点项目,科学编制明年政府投资和项目工作计划。